燃煤電廠為(wei) 實現煙氣超低排放,主要采取了多種綜合治理措施和技術手段。以下是對燃煤電廠煙氣超低排放實現方式的詳細解釋:
一、超低排放的定義
燃煤機組排放達到或基本達到燃氣輪機發電機組排放限值被稱為(wei) 超低排放,即煙塵、SO2、NOx排放質量濃度分別不超過5mg/m³、35mg/m³、50mg/m³(標態)。
二、技術路線
環保島綜合治理:環保島包括從(cong) 鍋爐省煤器出口至煙囪之間所有汙染物減排設施,涵蓋除塵、脫硫、脫硝以及後續的SO3脫除、脫汞等。為(wei) 實現超低排放,需將爐後煙氣治理整體(ti) 考慮,除塵、脫硫、脫硝綜合設計,統一建設,綜合管理。
- 技術路線一:以低低溫電除塵器為核心的前端煙氣治理和以脫硫裝置為核心的終端煙氣治理技術路線。流程為:鍋爐低氮燃燒+選擇性催化還原(SCR)脫硝+低低溫電除塵器(含低低溫煙氣換熱器)+引風機+濕法脫硫+煙氣再熱器(可選)+煙囪。
- 技術路線二:以電袋(袋式)除塵器為核心的前端煙氣治理和以脫硫裝置為核心的終端煙氣治理技術路線。流程為:鍋爐低氮燃燒+SCR脫硝+高效電袋(袋式)除塵器+引風機+低低溫換熱器(可選)+濕法脫硫+煙氣再熱器(可選)+煙囪。
- 技術路線三:針對老廠改造項目或特定需求,可設置濕式電除塵器作為終端煙塵控製設備。濕式電除塵器布置方式靈活,可與吸收塔一體布置,也可分開布置。
前端除塵關(guan) 鍵設備:低低溫電除塵器是前端除塵的關(guan) 鍵設備之一,它利用煙氣餘(yu) 熱降低除塵器入口煙溫,使粉塵比電阻降低至除塵器高效運行的範圍內(nei) ,從(cong) 而提高除塵效率。
協同治理技術:在環保島煙氣綜合治理係統中,煙塵的處理必須統籌考慮。適應超低排放的除塵技術主要包括前端本體(ti) 除塵技術和終端除塵技術。通過優(you) 化各設備間的協同工作效應,可以降低投資、占地麵積和運行費用,同時提高可靠性和綜合能效。
三、優化措施
對基建項目的煤粉爐:可采用高效電除塵器或電袋除塵器,將煙塵排放質量濃度控製在較低水平,再經過濕法脫硫裝置的協同處理,最終滿足超低排放要求。
對環保技改項目:可對現有除塵器進行改造升級,如增加電場、高效電源、分區供電等,以提高除塵效率。同時,對脫硫裝置進行優(you) 化改造,確保脫硫效果達到超低排放標準。
對老廠改造項目:由於(yu) 燃用煤種、除塵器本體(ti) 空間的限製而改造困難的項目,或環評批複要求上濕式電除塵器的項目,或對SO3脫除有要求的項目,可設置濕式電除塵器以滿足超低排放要求。
四、政策推動
為(wei) 實現燃煤電廠煙氣超低排放,國家和地方政府均加大了節能減排政策的執行力度,出台了一係列行政法規和排放標準。這些政策為(wei) 燃煤電廠煙氣超低排放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推動。
綜上所述,燃煤電廠煙氣超低排放的實現離不開多種綜合治理措施和技術手段的支持。通過環保島綜合治理、前端除塵關(guan) 鍵設備的應用、協同治理技術的實施以及政策推動等措施的共同努力,燃煤電廠煙氣排放質量得到了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