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係的意見(國辦發〔2024〕7號)

2024-07-09 閱讀次數:

image.png

一、總體(ti) 要求

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ti) 係,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深入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全麵貫徹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遵循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循環經濟理念,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wei) 目標,以廢棄物精細管理、有效回收、高效利用為(wei) 路徑,覆蓋生產(chan) 生活各領域,發展資源循環利用產(chan) 業(ye) ,健全激勵約束機製,加快構建覆蓋全麵、運轉高效、規範有序的廢棄物循環利用體(ti) 係,為(wei) 高質量發展厚植綠色低碳根基,助力全麵建設美麗(li) 中國。

——係統謀劃、協同推進。立足我國新型工業(ye) 化和城鎮化進程,係統推進各領域廢棄物循環利用工作,著力提升廢棄物循環利用各環節能力水平。加強廢棄物循環利用政策協同、部門協同、區域協同、產(chan) 業(ye) 協同,強化政策機製配套銜接。

——分類施策、精準發力。根據各類廢棄物來源、規模、資源價(jia) 值、利用方式、生態環境影響等特性,分類明確廢棄物循環利用主體(ti) 責任和技術路徑,因地製宜布局資源循環利用產(chan) 業(ye) ,提高廢棄物循環利用體(ti) 係運轉效率。

——創新驅動、提質增效。發揮創新引領作用,加強廢棄物循環利用科技創新、模式創新和機製創新,不斷開辟新領域、塑造新動能,拓展廢棄物循環利用方式,豐(feng) 富廢棄物循環利用品類,提升廢棄物循環利用價(jia) 值。

——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jue) 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建立有利於(yu) 廢棄物循環利用的政策體(ti) 係和激勵約束機製,激發各類經營主體(ti) 活力,引導全民參與(yu) ,增強廢棄物循環利用的內(nei) 生動力。

到2025年,初步建成覆蓋各領域、各環節的廢棄物循環利用體(ti) 係,主要廢棄物循環利用取得積極進展。尾礦、粉煤灰、煤矸石、冶煉渣、工業(ye) 副產(chan) 石膏、建築垃圾、秸稈等大宗固體(ti) 廢棄物年利用量達到40億(yi) 噸,新增大宗固體(ti) 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60%。廢鋼鐵、廢銅、廢鋁、廢鉛、廢鋅、廢紙、廢塑料、廢橡膠、廢玻璃等主要再生資源年利用量達到4.5億(yi) 噸。資源循環利用產(chan) 業(ye) 年產(chan) 值達到5萬(wan) 億(yi) 元。

到2030年,建成覆蓋全麵、運轉高效、規範有序的廢棄物循環利用體(ti) 係,各類廢棄物資源價(jia) 值得到充分挖掘,再生材料在原材料供給中的占比進一步提升,資源循環利用產(chan) 業(ye) 規模、質量顯著提高,廢棄物循環利用水平總體(ti) 居於(yu) 世界前列。

二、推進廢棄物精細管理和有效回收

(一)加強工業(ye) 廢棄物精細管理。壓實廢棄物產(chan) 生單位主體(ti) 責任,完善一般工業(ye) 固體(ti) 廢棄物管理台賬製度。推進工業(ye) 固體(ti) 廢棄物分類收集、分類貯存,防範混堆混排,為(wei) 資源循環利用預留條件。全麵摸底排查曆史遺留固體(ti) 廢棄物堆存場,實施分級分類整改,督促貯存量大的企業(ye) 加強資源循環利用。完善工業(ye) 廢水收集處理設施。鼓勵廢棄物產(chan) 生單位與(yu) 利用單位開展點對點定向合作。

(二)完善農(nong) 業(ye) 廢棄物收集體(ti) 係。建立健全畜禽糞汙收集處理利用體(ti) 係,因地製宜建設畜禽糞汙集中收集處理、沼渣沼液貯存利用等配套設施。健全秸稈收儲(chu) 運體(ti) 係,引導秸稈產(chan) 出大戶就地收貯,培育收儲(chu) 運第三方服務主體(ti) 。指導地方加強農(nong) 膜、農(nong) 藥與(yu) 化肥包裝、農(nong) 機具、漁網等廢舊農(nong) 用物資回收。積極發揮供銷合作係統回收網絡作用。

(三)推進社會(hui) 源廢棄物分類回收。持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完善廢舊家電、電子產(chan) 品等各類廢舊物資回收網絡。進一步提升廢舊物資回收環節預處理能力。推動生活垃圾分類網點與(yu) 廢舊物資回收網點“兩(liang) 網融合”。因地製宜健全農(nong) 村廢舊物資回收網絡。修訂建築垃圾管理規定,完善建築垃圾管理體(ti) 係。鼓勵公共機構在廢舊物資分類回收中發揮示範帶頭作用。支持“互聯網+回收”模式發展。推動有條件的生產(chan) 、銷售企業(ye) 開展廢舊產(chan) 品逆向物流回收。深入實施家電、電子產(chan) 品等領域生產(chan) 者回收目標責任製行動。加強城市園林綠化垃圾回收利用。加快城鎮生活汙水收集管網建設。

三、提高廢棄物資源化和再利用水平

(四)強化大宗固體(ti) 廢棄物綜合利用。進一步拓寬大宗固體(ti) 廢棄物綜合利用渠道,在符合環境質量標準和要求前提下,加強綜合利用產(chan) 品在建築領域推廣應用,暢通井下充填、生態修複、路基材料等利用消納渠道,促進尾礦、冶煉渣中有價(jia) 組分高效提取和清潔利用。加大複雜難用工業(ye) 固體(ti) 廢棄物規模化利用技術裝備研發力度。持續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工作。

(五)加強再生資源高效利用。鼓勵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紙、廢塑料等再生資源精深加工產(chan) 業(ye) 鏈合理延伸。支持現有再生資源加工利用項目綠色化、機械化、智能化提質改造。鼓勵企業(ye) 和科研機構加強技術裝備研發,支持先進技術推廣應用。加快推進汙水資源化利用,結合現有汙水處理設施提標升級、擴能改造,係統規劃建設汙水再生利用設施,因地製宜實施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工程。

(六)引導二手商品交易便利化、規範化。鼓勵“互聯網+二手”模式發展。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建設集中規範的二手商品交易市場。完善舊貨交易管理製度,研究製定網絡舊貨交易管理辦法,健全舊貨評估鑒定行業(ye) 人才培養(yang) 和管理機製。出台二手商品交易企業(ye) 交易平板電腦、手機等電子產(chan) 品時信息清除方法相關(guan) 規範,保障舊貨交易時出售者信息安全。研究解決(jue) 舊貨轉售、翻新等服務或相關(guan) 商品涉及的知識產(chan) 權問題。支持符合質量等相關(guan) 要求的二手車出口。

(七)促進廢舊裝備再製造。推進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機床、文化辦公設備等傳(chuan) 統領域再製造產(chan) 業(ye) 發展,探索在盾構機、航空發動機、工業(ye) 機器人等新領域有序開展高端裝備再製造。推廣應用無損檢測、增材製造、柔性加工等再製造共性關(guan) 鍵技術。在履行告知消費者義(yi) 務並征得消費者同意的前提下,鼓勵汽車零部件再製造產(chan) 品在售後維修等領域應用。

(八)推進廢棄物能源化利用。加快城鎮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補齊縣級地區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短板。有序推進廚餘(yu) 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提升廢棄油脂等廚餘(yu) 垃圾能源化、資源化利用水平。因地製宜推進農(nong) 林生物質能源化開發利用,穩步推進生物質能多元化開發利用。在符合相關(guan) 法律法規、環境和安全標準,且技術可行、環境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有序推進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協同處置部分固體(ti) 廢棄物。

(九)推廣資源循環型生產(chan) 模式。推進企業(ye) 內(nei) 、園區內(nei) 、產(chan) 業(ye) 間能源梯級利用、水資源循環利用、固體(ti) 廢棄物綜合利用,加強工業(ye) 餘(yu) 壓餘(yu) 熱和廢氣廢液資源化利用。研究製定製造業(ye) 循環經濟發展指南。加強重點行業(ye) 企業(ye) 清潔生產(chan) 審核和結果應用。深入推進綠色礦山建設。推進重點行業(ye) 生產(chan) 過程中廢氣回收和資源化利用。支持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及固碳技術模式探索應用。深入實施園區循環化改造。積極推進生態工業(ye) 園區建設。推廣種養(yang) 結合、農(nong) 牧結合等循環型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模式。

四、加強重點廢棄物循環利用

(十)加強廢舊動力電池循環利用。加強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溯源管理。組織開展生產(chan) 者回收目標責任製行動。建立健全動力電池生態設計、碳足跡核算等標準體(ti) 係,積極參與(yu) 製定動力電池循環利用國際標準,推動標準規範國際合作互認。大力推動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產(chan) 品質量認證,研究製定廢舊動力電池回收拆解企業(ye) 技術規範。開展清理廢舊動力電池“作坊式回收”聯合專(zhuan) 項檢查行動。研究舊動力電池進口管理政策。

(十一)加強低值可回收物循環利用。指導地方完善低值可回收物目錄,在生活垃圾分類中不斷提高廢玻璃、低值廢塑料等低值可回收物分類準確率。支持各地將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工作納入政府購買(mai) 服務範圍。鼓勵各地探索采取特許經營等方式推進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實行低值可回收物再生利用補貼政策。

(十二)探索新型廢棄物循環利用路徑。促進退役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建立健全風電和光伏發電企業(ye) 退役設備處理責任機製。推進數據中心、通信基站等新型基礎設施領域廢棄物循環利用。研究修訂《廢棄電器電子產(chan) 品處理目錄》,加強新型電器電子廢棄物管理,完善廢棄電器電子產(chan) 品處理資格許可等環境管理配套政策。

五、培育壯大資源循環利用產(chan) 業(ye)

(十三)推動產(chan) 業(ye) 集聚化發展。開展“城市礦產(chan) ”示範基地升級行動,支持大宗固體(ti) 廢棄物綜合利用示範基地、工業(ye) 資源綜合利用基地等產(chan) 業(ye) 集聚區發展,深入推進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ti) 係重點城市建設。落實主體(ti) 功能區戰略,結合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引導各地根據本地區資源稟賦、產(chan) 業(ye) 結構、廢棄物特點等情況,優(you) 化資源循環利用產(chan) 業(ye) 布局。

(十四)培育行業(ye) 骨幹企業(ye) 。分領域、分區域培育一批技術裝備先進、管理運營規範、創新能力突出、引領帶動力強的行業(ye) 骨幹企業(ye) 。鼓勵重點城市群、都市圈建立健全區域廢棄物協同利用機製,支持布局建設一批區域性廢棄物循環利用重點項目。支持國內(nei) 資源循環利用企業(ye) “走出去”,為(wei) 建設綠色絲(si) 綢之路作出積極貢獻。引導國有企業(ye) 在廢棄物循環利用工作中發揮骨幹和表率作用。

(十五)引導行業(ye) 規範發展。對廢棄電器電子產(chan) 品、報廢機動車、廢塑料、廢鋼鐵、廢有色金屬等再生資源加工利用企業(ye) 實施規範管理。強化固體(ti) 廢棄物汙染環境防治信息化監管,推進固體(ti) 廢棄物全過程監控和信息化追溯。強化廢棄物循環利用企業(ye) 監督管理,確保穩定達標排放。依法查處非法回收拆解報廢機動車、廢棄電器電子產(chan) 品等行為(wei) 。加強再生資源回收行業(ye) 管理。依法打擊再生資源回收、二手商品交易中的違法違規行為(wei) 。

六、完善政策機製

(十六)完善支持政策。充分利用現有資金渠道加強對廢棄物循環利用重點項目建設的支持。落實落細資源綜合利用增值稅和企業(ye) 所得稅優(you) 惠政策。細化貯存或處置固體(ti) 廢棄物的環境保護有關(guan) 標準要求,綜合考慮固體(ti) 廢棄物的環境危害程度、環境保護標準、稅收征管工作基礎等因素,完善固體(ti) 廢物環境保護稅的政策執行口徑,加大征管力度,引導工業(ye) 固體(ti) 廢棄物優(you) 先循環利用。有序推行生活垃圾分類計價(jia) 、計量收費。推廣應用綠色信貸、綠色債(zhai) 券、綠色信托等綠色金融工具,引導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加大對廢棄物循環利用項目的支持力度。

(十七)完善用地保障機製。各地要統籌區域內(nei) 社會(hui) 源廢棄物分類收集、中轉貯存等回收設施建設,將其納入公共基礎設施用地範圍,保障合理用地需求。鼓勵城市人民政府完善資源循環利用項目用地保障機製,在規劃中留出一定空間用於(yu) 保障資源循環利用項目。

(十八)完善科技創新機製。開展資源循環利用先進技術示範工程,動態更新國家工業(ye) 資源綜合利用先進適用工藝技術設備目錄。鼓勵各地組織廢棄物循環利用技術推廣對接、交流培訓,推動技術成果產(chan) 業(ye) 化應用。將廢棄物循環利用關(guan) 鍵工藝技術裝備研發納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相關(guan) 重點專(zhuan) 項支持範圍。支持企業(ye) 與(yu) 高校、科研院所開展產(chan) 學研合作。

(十九)完善再生材料推廣應用機製。完善再生材料標準體(ti) 係。研究建立再生材料認證製度,推動國際合作互認。開展重點再生材料碳足跡核算標準與(yu) 方法研究。建立政府綠色采購需求標準,將更多符合條件的再生材料和產(chan) 品納入政府綠色采購範圍。結合落實生產(chan) 者責任延伸製度,開展再生材料應用升級行動,引導汽車、電器電子產(chan) 品等生產(chan) 企業(ye) 提高再生材料使用比例。鼓勵企業(ye) 將再生材料應用情況納入企業(ye) 履行社會(hui) 責任範圍。

七、加強組織實施

(二十)加強組織領導。堅持加強黨(dang) 的全麵領導和黨(dang) 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把黨(dang) 的領導貫徹到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的各領域全過程,切實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ti) 係。各地區各有關(guan) 部門要完善工作機製,細化目標任務,確保各項政策舉(ju) 措、重點任務落地見效。國家發展改革委要強化統籌協調,及時評估本意見實施情況,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以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ti) 係建設重點城市、已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城市、“無廢城市”為(wei) 主體(ti) ,探索開展城市資源循環利用成效評價(jia) ,加強支持引導。重大事項及時請示報告。

(二十一)抓好宣傳(chuan) 引導。將循環經濟知識理念納入有關(guan) 教育培訓體(ti) 係。在全國生態日、全國節能宣傳(chuan) 周、全國低碳日、環境日等重要時間節點,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chuan) 教育活動,大力宣傳(chuan) 廢棄物循環利用的重要意義(yi) 、相關(guan) 政策措施。及時總結推廣先進經驗和典型做法。

(二十二)強化國際合作。積極參與(yu) 國際循環經濟領域議題設置,加強在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等框架和多邊機製中的國際合作。與(yu) 更多重點國家和地區建立循環經濟領域雙邊合作機製,以政策對話、經貿合作、經驗分享、能力建設等形式深化雙邊合作。


熱門關鍵詞:
廢棄物循環利用 資源利用效率
本文網址:
https://www.townflea.com/news/2008.html
熱門資訊:
  • 透明血管的無序抓取係統
  • 廣東黑煙抓拍係統:高效解決黑煙排放問題的行業方案
  • 機器人3D混合無序抓取
  • 揚塵治理新突破:鷹眼降塵攝像頭如何賦能智慧環保監管?
  • 揚塵監測效果翻倍的關鍵:鷹眼降塵攝像頭設置全攻略
  • 基於視覺技術的大氣汙染分析:創新解決方案助力環境保護
  • 機動車排放黑煙的處罰及行業解決方案
  • 江蘇汽車黑煙抓拍係統
  • 北京黑煙抓拍係統價格與行業解決方案概覽
  • 機器視覺檢測設備:重塑工業檢測的未來
  • 釋放精準降塵潛力:鷹眼攝像頭效能最大化的實戰指南
  • 北京星空体育莱切足球俱乐部官方网站係統解決方案——服務質量卓越,助力環保精準治理
  • 最新資訊:
  • 北京機器視覺光源:精準照亮工業自動化未來之路
  • 北京機器視覺光源選擇指南:解鎖智能製造新視界
  • 北京機器視覺光源選型秘籍:解鎖高效檢測新路徑
  • 北京機器視覺光源選型標準解析:精準適配,驅動智能製造升級
  • 上海機器視覺光源選型與行業解決方案:賦能智能生產新生態
  • 上海機器視覺光源選擇指南:從技術突破到產業升級
  • 上海機器視覺光源選型全解析:從技術痛點到產業升級路徑
  • 上海機器視覺光源選型標準:從技術基準到產業應用指南
  • 長沙機器視覺光源:從技術突破到產業賦能的“光之引擎”
  • 北京環保創A企業行動指南:從合規到領先的綠色轉型路徑
  • 長沙環保創A企業破局攻略:精準發力搶占綠色賽道
  • 山東環保創A企業突圍路徑:技術賦能與政策紅利的雙輪驅動
  • 在線
    客服

    在線溝通服務時間:9:00-24:00

    複製添加客服QQ:1043978492

    客服
    熱線

    131-2165-7089
    7*24小時客服服務熱線

    關(guan) 注
    微信

    關注官方微信
    頂部